-
豫东调的早期科班府八班
归德府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,人称“府八班”,早期知名演员有金豆豆、陈银、周益簪、汪文俊、姜德惠、任德等。清末至期间红脸李五(李存厚)、刘娃(刘芝兰),旦角巩宝、桑殿杰,丑角曹献章等,都著称于豫东。刘娃在《刘墉下南京》中饰演刘墉,生动形象,轰动一时,广为传颂。巩宝、桑殿杰在旦角唱腔上进行革新,首创[二八连板)、[流水连板)等新唱腔,使豫东调更加丰富多彩...
-
让人担忧的豫剧
生在河南,长在河南,从骨子里爱着家乡戏:豫剧。然而现在的豫剧,我可是不敢恭维。近半年来,看了不少戏,有豫剧有曲剧,曲剧咱就不说了。但说豫剧,总结起来有一下几点,请大家指正。 让人担忧的豫剧 一:粗犷有余,含蓄柔媚不足。一味地火爆炽热,既不能全面反映人生,又失去艺术分寸感,所谓“特色”随之变成弊端。 二:因技失戏,哗众取宠。不从人物角度出发,一切技艺的玩弄,均属徒劳。 三:有声无情,廉价掌声...
-
时期的豫剧
辛亥以后,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。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,如致祥茶社、普庆茶社、澄怀茶社、庆茶社、东火神庙茶社、同乐茶社等,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,义成班、天兴班、公议班、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。此后,郑州、洛阳、信阳、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、戏园。在农村,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,在一些地区,所演多属河南梆子。 20年代末到30年代,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这一时期...